Learn from the Best
Learn from the Best

Learn from the Best

核心思想高度决定了行为的上限,对于细节的把握控制着作品的下限。

这是一篇没有印证内容的日记。因为只是个人的想法,所以一定有类似的人的观点,甚至比我的想法还要科学、系统、可操作。

既然所有的东西都能够在网络中检索到,那么为什么人还要学习?

对于这样的问题的回答,我认为在于人脑的不可替代性。

知识是有层级的。从四则运算到乘法表,从一元一次方程到求根公式,虽然用的越多的内容所得到的过程优化就越多,但是最后的简化结果在你理解了大部分前提内容之前是无法做到正确记忆并理解的。

因为这样的知识层级的存在,许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东西并不能在未得到有效记忆之前迅速应用——甚至连如何查询,如何寻找都不知道。

必要的学习是得到更多知识的基石。但是我们平时所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与精力并不全是必要的——除了低效,有些内容可能从未再用到过。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

如果想要在学习知识上有最高的效率,应该如何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

这就是这篇日记的标题:Learn from the best。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若以正确的方式,完整的,未经二次加工的内容是最适合个人进行系统化学习的素材。原因在于,想要复现整个宇宙的内容,就需要以整个宇宙的大小去储存内容。即使所谓的学霸笔记能够挡住一时的考核,但是对于个人的学习过程是无益处的,甚至如果你觉得这就是学会了,这样的过程还会有害。

虽然我们知道需要使用完整的、权威的内容进行学习,但是「正确的方式」又应当如何理解呢?

优化的学习过程应当包括哪些部分?

  • 高效的信息获取渠道
  • 可靠的信息存储方式
  • 及时的应用与输出
  • 反馈与下一步的学习过程

高效的信息获取渠道

拒绝不好用的搜索引擎。

慎用网络资源整合源提供的推送,自己进行深度管理。

在找到一个有效内容时,可以对该内容来源进行标记,下次搜索的时候可以复用。

在专业网站搜索专业内容。

可靠的信息存储方式

选择合适、可靠,不会丢失的信息工具一直用下去。

备份一切。

可以存储的内容包括索引和细节,索引是为了快速回想体系,细节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存储的内容就是脑内内容的备份。

及时的应用和输出

学习是为了用,不要浪费宝贵时间学习确信永远不会用到的知识。(用到了再说)

所有的存储内容应当以有朝一日用到时能够完全复现为目标。

把内容分享给别人,再去空出脑子学习更多。没有什么知识是独有的,但是个人的体系是。

这里有一个会让人觉得困惑的内容:为什么前面说应当以第一手资料进行学习,又要以个人学习到的内容分享给别人呢?

除了很多人想要直接应用,不愿想太多的缘由之外,无论是他人分享的知识,还是分享给他人的知识,都可以作为一个引子存在。这种引子可以是索引部分——一张思维导图,也可以是一个细节的解答——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过程都可能会让别人(或者自己)对一个新的领域提起新的兴趣,进而发现新的世界。

还有一个很难进行量化的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可能有用的知识呢?这和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有着巨大的关系。但有一点很重要,知识的层级确保了新思路的诞生一定和老的内容组合有关,你所懂得的知识覆盖面越广阔,它们交汇得到的结果是新的创意与内容的可能性就越大。

为了自己能够发现新的内容,就多去涉猎,多去记忆与应用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